全球疫情扩散,世界经济何去何从?在大唐财富云理财嘉年华期间,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、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4月19日表示,“展望未来,如果能够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,释放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,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。”
图为恒日科技与多机种协同作业
图为恒日科技与多机种协同作业
看多中国 潜力何在?
任泽平表示,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10276美元,是美国的1/6,发展潜力巨大;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59.6%,发达经济体大部分超过80%,城镇化还有20个百分点空间;中国GDP增速6%以上,是美国的3倍;中国14亿人,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(4亿人群),美国3.2亿人,日本1.3亿人,德国8000万人,全球77亿人;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,就业人员7亿多,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.7亿,每年大学毕业生有800多万,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;中国创新创业十分活跃,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仅次于美国,中美独角兽企业占全球70%。
客观来讲,中国在应对增速换挡、结构转型,甚至中美贸易摩擦,包括这次疫情是加分的。
一方面中国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,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存在的差距也是中国的潜力所在。任泽平举例说,全球最好100所大学,美国五十三所,中国只有五所。美国的应用研发非常发达,基础应用研发也很发达,但中国的技术研发存在很多短板。
新基建 化危为机最有利抓手
任泽平认为,疫情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,还有一些新的机遇。新基建是中国化危为机最有力的抓手。
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,“新基建”,短期有助于扩大有效需求、稳增长、稳就业,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,推动改革创新,改善民生福利。有利于调结构、促创新,是最优先的国策,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。
应对疫情全球大流行、国际金融危机、中美贸易摩擦、转型升级等挑战,要以货币政策为辅、财政政策为主,财政政策又应以新基建和减税为主。
任泽平强调,中国的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还非常大,我们很多领域还有相当大的短板。
他强调,要补齐短板,加码新基建,就要着眼于未来,未来“新”一轮基建主要应有五“新”:
一是新的领域。调整投资领域,在补齐铁路、公路、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、特高压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城市、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、大数据中心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、教育、医疗等新型基建。以改革创新稳增长,发展创新型产业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二是新的地区。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是为人口和产业服务的,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。未来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,比如长三角、粤港澳、京津冀等,未来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、城际铁路、教育、医疗、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,在上述地区进行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。对人口流入地区,要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,不搞终身追责制,以推进大规模基建;但对人口流出地区,要区别对待,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明显浪费。
三是新的方式。新基建需要新的配套制度变革。新基建大多属于新技术新产业,需要不同于旧基建的财政、金融、产业等配套制度支撑。财政政策方面,研发支出加计扣除,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;货币金融政策方面,在贷款、多层次资本市场、并购、IPO、发债等方面给予支持,规范的PPP;产业政策方面,纳入到国家战略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。
四是新的主体。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,扩大投资主体,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。事实上华为、腾讯、阿里等企业已经大力投入新基建。政府、市场和企业相互支持配合,区分基础设施和商业应用,前者政府和市场一起,后者更多依靠市场和企业,市场能干的尽可能交给市场,更有效率,政府提供财税、金融等基础支持。
五是新的内涵。我们认为,除了硬的“新基建”,应该还包括软的“新基建”:加强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透明、补齐医疗短板、改革医疗体制、加大汽车金融电信电力等基础行业开放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、改善营商环境、大幅减税降费尤其社保缴费费率和企业所得税、落实竞争中性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、建立新激励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等。